首页 >> 印象艾玛 >> 新闻中心 >> 艾玛资讯 >>正文

痛感轻,术后6小时就能下床!剖宫产居然恢复那么快?秘密在这里!

温馨提示:为节省您手机流量,文章内容简短,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在线客服

  在大部分宝妈的认知里,顺产与剖宫产,前者是生的时候疼得难熬,后者则是生完了疼得难熬……

  但随着孕育知识与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,如今顺产时疼痛已大大降低。那么,对于“情非得已”进行剖宫产的宝妈们,是否也有方法,能让她们的分娩过程与产后好过一些?

  答案当然是:有!

  这就要说说咱们艾玛为剖宫产引进的细针麻醉ERAC(剖宫产后快速康复)。从术前、术中、术后各方面着手,宝妈产后6小时即可下床。让剖宫产的宝妈们也能有相对更舒适的分娩及产后体验!

  艾玛宝妈现身说法:

  “生大宝时在老家剖宫产,那个粗粗长长的麻醉针我至今都印象深刻,麻醉时又紧张又疼,术后很久才下床。”

  “在艾玛生二宝时,用了细针麻醉。打的时候没什么痛感术后6个小时多,就下床排尿了!术后除了宫缩有些痛,但可以忍受。当晚就能正常入睡了,要知道我生完大宝时,可是疼得整宿都睡不着!这次恢复得比生大宝时快多了!”

疼痛小、紧张感低、术后恢复快

术后当晚即可入睡……

剖宫产也能有这样的体验!

这便是艾玛开展的细针麻醉与ERAC的功劳!

剖宫产麻醉的更优解——细针麻醉

  细针麻醉,简单来讲,就是使用较细的麻醉针来进行麻醉术。

(2号为粗套针,3号为细针)

  不仅仅是针变细,还能优化传统麻醉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。

  在剖宫产手术中,普遍应用的是“腰硬联合麻醉”,操作部位在背部脊柱中线腰椎之间,给药位置是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内。

  操作方法多由较粗硬膜外针穿刺,随后细针通过针内针进入蛛网膜下腔,给药后进行置管!

  较粗的硬膜外针穿刺,对腰局部的组织伤害较大,术后局部疼痛明显;如操作不慎,粗针意外刺破蛛网膜下腔,会导致脑脊液外流,致使产妇晕眩呕吐,需长时间进行卧床补液恢复。

  “细针腰麻”可以显著改善此类问题:不使用粗针引导,直接使用细针,一次性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给药。此方法创伤小,术后头疼发生率几乎无。且因细针损伤极微,术后腰穿处的局部疼痛也很轻微

  2017年,艾玛便开展了细针腰麻技术。由于细针特别软,所以穿刺难度非常大,十分考验麻醉医师的专业技能、穿刺经验,所以目前开展的机构并不多。

ERAC,让剖宫产术后更轻松

  为了让剖宫产的宝妈们能有更温馨的分娩体验,艾玛不只是开展细针麻醉,更是遵循ERAC理念,让宝妈术后康复更迅速,更舒适。

  ERAC(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esarean, ERAC促进剖宫产后快速康复)顾名思义,即让剖宫产的宝妈快速康复。

  以往的剖宫产手术,术后一般需卧床12小时甚至更久,并且输液时间也较长。

  艾玛开展的ERAC应用大大缩短了宝妈们剖宫产术后的恢复时间:术后6小时拔尿管、下床、自主排尿,并且可快速排气,输液时间也缩短了,宝妈在术后当晚就能舒舒服服睡个好觉。

艾玛产科大主任  李宏宁

  在身体正常无并发症的前提下,鼓励6小时拔尿管并下床自行排尿,有许多益处:

  首先,提早拔尿管可以改善会阴部的不适,减少尿道感染的发生;

  尽早下床,可以改善器官功能状态,预防下肢血栓;

  并且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早期恢复,缩短排气时间,预防肠粘连。

  为了更好开展ERAC,艾玛还从孕期、术中、术后,各科室联合进行了系列优化措施——

优化孕期评估:

  孕期开展助产士门诊与麻醉门诊,与产妇家庭进行提前沟通与宣教,以达到减少恐惧、紧张和焦虑情绪,促进术后康复。

优化手术流程:

  术前用药,预防感染,缩短术后宝妈输液时间。

  麻醉采用“细针”,更大程度减轻穿刺不适感。

  不断提高手术技能,关注手术技巧,减少损伤,减少出血,缩短手术时间。

  延迟断脐,有利于胎盘向新生儿供给免疫球蛋白和干细胞。

优化术后照护:

  多模式镇痛有效减轻术后疼痛,宝妈当晚即可舒服睡个好觉,得到充分休息。

  必要时,术后早期鼓励家属在病床上为宝妈进行下肢按摩,缓解不适。

  拔除尿管后,护士陪同做好下床照护,指导自主排尿,指导适当进行舒缓的康复活动。

  对于剖宫产,艾玛关注的也不仅仅是手术安全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,更追求的是宝妈全程的舒适。希望每一位宝妈都能快速康复,留下不一样的温馨体验。

  不过,小艾还是要提醒各位宝妈,剖宫产是迫不得已,如果身体各方面符合要求,自然分娩还是最优选择哦~

在线自助挂号

首页 科室 VIP会员 关于艾玛 医生

杭州艾玛妇产医院
电话热线:0571-56868888
官方微信号:hzaima
微信客服: hzaimadoc
地址:杭州市西湖区古墩路666号
(地铁二号线虾龙圩站D出口)
©2012- 浙ICP备 10207565号
浙医广[2023]第330106-0184号

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5793号

返回顶部↑